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视力下降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补充营养、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恢复。视力下降可能与遗传因素、用眼过度、眼部疾病、外伤、年龄增长等原因有关。
减少持续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休息5-10分钟,避免在光线不足或强光下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0厘米左右距离。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必要时可使用防蓝光眼镜。用眼过度引起的视力下降,通过改善用眼习惯多能逐渐恢复。
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胡萝卜,富含叶黄素的菠菜、玉米,富含锌的牡蛎、坚果等食物。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叶黄素有助于保护视网膜。日常可饮用菊花枸杞茶,避免高糖饮食。营养不足引起的视力问题,通过饮食调理可获得改善。
假性近视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松弛睫状肌,干眼症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滋润角膜。细菌性结膜炎可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真菌性角膜炎可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长期使用含激素类眼药水。
近视患者可尝试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白天获得清晰视力。弱视患者需进行遮盖疗法配合视觉训练。部分患者适用低强度红光治疗调节眼轴增长。物理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需配合定期复查评估效果。
高度近视可考虑ICL晶体植入术,白内障需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近视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半飞秒等术式。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需遵医嘱用药和复查。
日常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坚持做眼保健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强光环境下佩戴太阳镜防护,游泳时使用护目镜。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视力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视力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