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少数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胃肠炎继发引起,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情评估严重程度。
儿童及青少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发人群,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为主要诱因。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呈阵发性钝痛,可能伴随低热、食欲减退。超声检查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血常规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休息、补液、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多数患者1-2周内症状自行缓解。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剧烈腹痛不缓解、呕吐导致脱水或腹膜刺激征,需警惕化脓性淋巴结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进展为败血症。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腹部CT明确诊断,必要时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极少数需手术引流。反复发作的肠系膜淋巴结炎需排查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等基础疾病。
患病期间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及腹痛变化,保持腹部保暖,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恢复期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日常注意手卫生,预防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可降低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