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炎可能会引起大便发黑,主要与胃黏膜损伤导致的出血有关。若出血量较少且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经氧化后会形成黑色硫化铁,使大便呈现柏油样黑便。但大便发黑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食用动物血制品、服用铁剂或铋剂等药物。
胃炎患者出现黑便通常提示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类型。胃黏膜炎症或溃疡面渗血时,血液与胃酸混合后进入肠道,经过消化液作用会使大便颜色变深。出血量达到一定量时,黑便可能呈现黏稠、发亮的特征,伴有腥臭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上腹隐痛、恶心、乏力等症状。
非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大便发黑多与饮食或药物相关。短期内摄入大量动物肝脏、血制品或深色食物可能造成假性黑便,这种黑便通常无特殊气味且排便性状正常。服用补铁药物如琥珀酸亚铁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也会使粪便染黑,但停药后颜色可恢复正常。若排除上述因素后仍持续出现黑便,需警惕消化道出血可能。
胃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黏膜损伤。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帮助保护胃黏膜。若发现黑便持续存在或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修复黏膜,同时定期复查大便潜血试验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