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没大便怎么回事

7934次浏览

陈国栋 副主任医师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老人没大便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胃肠功能减弱、药物副作用、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灌肠处理、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长期便秘可能引发肛裂或痔疮,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老年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少于300克易导致粪便体积减小。建议将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分次加入主食,配合每日1500-2000毫升温水饮用。胃肠功能正常者可尝试空腹饮用温蜂蜜水刺激肠蠕动。

2、胃肠功能减弱

年龄增长导致的肠道平滑肌收缩力下降会使传输速度减慢,表现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且费力。非病理性情况可通过顺时针按摩腹部配合提肛运动改善,每次餐后按摩脐周10分钟能促进结肠蠕动。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剂。

3、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或含铝制酸剂可能抑制肠蠕动,表现为用药后出现排便间隔延长。这种情况需要记录用药与排便时间关系,由医生评估是否换用缬沙坦胶囊等对肠道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必要时联合使用多库酯钠片降低粪便硬度。

4、肠梗阻

机械性梗阻多伴随腹胀呕吐,腹部CT可见肠管扩张积气。肿瘤或肠粘连引起的完全性梗阻需紧急手术,不完全梗阻可先尝试甘油灌肠剂通便。老年患者出现便血伴体重下降时,应通过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可能。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患者因代谢率降低常伴顽固性便秘,同时有怕冷、浮肿等表现。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确诊,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规范治疗后可改善。治疗期间应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药物过量引发心律失常。

老年便秘患者日常应保持定时如厕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并做踮脚运动能刺激排便反射。饮食中需增加木耳、奇亚籽等可溶性膳食纤维,限制精米白面摄入。若连续3天未排便或出现腹痛便血,须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卧床老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家属可协助进行下肢屈伸运动预防肠蠕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