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痒起结痂抠破后出水怎么办

5.28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痒起结痂抠破后出水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局部消毒处理、外用药物涂抹、口服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该症状可能由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细菌感染、外伤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干燥

避免继续抓挠患处,防止继发感染。清洁时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清除渗出液和痂皮。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进水,可用防水耳塞阻挡。保持耳道通风干燥有助于创面恢复,必要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距离吹干耳廓。

2、局部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对破损皮肤进行消毒,每日处理2-3次。消毒时注意棉签单向滚动避免反复污染,消毒范围应超过皮损边缘。消毒后待其自然干燥,无须擦拭。若出现明显刺痛或红肿加重需立即停用。

3、外用药物涂抹

渗出明显时可使用氧化锌软膏形成保护层,瘙痒严重时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真菌感染表现为白色鳞屑时可联用酮康唑乳膏,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药物涂抹前需清洁创面,薄层均匀覆盖即可。

4、口服药物治疗

过敏因素导致的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继发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真菌性外耳道炎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所有口服药物均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5、就医检查

持续渗液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需就诊耳鼻喉科,通过耳内镜明确是否合并鼓膜穿孔。分泌物培养可鉴别病原体类型,严重湿疹可能需要过敏原检测。深部感染需排除恶性外耳道炎,听力下降者需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日常应避免使用挖耳勺等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洗头时注意防止污水流入。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头定期更换,避免侧卧压迫患耳。若出现耳道肿胀、听力减退或头晕症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使用滴耳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