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4.32万次浏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结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结肠炎通常由免疫异常、感染、遗传、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选择低渣、低纤维饮食以减少肠道刺激。推荐食用米粥、软面条、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急性发作期可短期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需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牛奶等可能诱发腹胀的食品。

2、药物治疗

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控制炎症。重症或激素依赖型患者可能需要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腹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颠茄片缓解肠道痉挛。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多属脾虚湿盛或肝脾不和,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等中成药健脾化湿。针灸选取足三里、天枢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可改善腹部冷痛症状。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偏方。

4、物理治疗

腹部热敷可缓解痉挛性腹痛,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低频脉冲电刺激通过体表电极作用于腹部,能调节肠道蠕动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帮助患者控制排便反射,改善里急后重感。这些辅助疗法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规范进行,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共同起效。

5、手术治疗

对于并发肠穿孔、大出血、癌变或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行结肠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适用于病变广泛者。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指征和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营养状况和排便功能。

慢性结肠炎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戒烟限酒,注意腹部保暖。定期复查结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便血、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