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怀孕后尿失禁属于常见现象,通常与妊娠期盆底肌松弛、子宫压迫膀胱等因素有关。多数孕妇在产后会逐渐恢复,若伴随疼痛、血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对膀胱产生机械性压迫,同时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这些生理变化使得膀胱储尿能力下降,当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孕20周后,夜间起夜次数增加也属于代偿性反应。日常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使用护垫防止衣物污染,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性原因,如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会出现尿频尿急伴灼热感,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渗透性利尿,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可能因肾功能异常导致多尿。这些情况往往伴随发热、水肿或血压升高等其他症状,需通过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确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黄酮哌酯片缓解膀胱痉挛,或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控制感染。
产后42天复查时应重点评估盆底肌功能,持续漏尿超过3个月需进行电刺激治疗或生物反馈训练。日常建议分次少量饮水,减少咖啡因摄入,练习中断排尿法增强肌肉控制力。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可使用托腹带减轻膀胱压力,侧卧睡姿能降低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若分娩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需排除膀胱瘘等产科损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