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如何治疗

4.19万次浏览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特应性皮炎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红斑渗出等症状。

1、保湿护理

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尿素软膏等,洗澡水温控制在32-37摄氏度,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保湿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外界刺激物渗透,缓解干燥脱屑症状。建议选择不含香精、防腐剂的医学护肤品,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效果最佳。

2、外用药物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中弱效糖皮质激素,慢性肥厚皮损可选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药物需根据皮损部位和严重程度调整使用频次,面部及皮肤皱褶处建议选择非激素类药膏,连续使用强效激素不超过2周。

3、口服药物

瘙痒严重时可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继发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软胶囊适用于顽固性病例,但需监测肝肾功。儿童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医生指导,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慢性患者,一般每周2-3次,累计20-30次为一个疗程。光疗能抑制皮肤局部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浸润,但需注意防晒和皮肤癌风险评估。治疗期间需配合保湿护理,眼周及生殖器部位需做好防护。

5、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等IL-4/IL-13抑制剂适用于中重度成人患者,需每2周皮下注射一次。生物制剂能精准阻断特应性皮炎发病关键通路,但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结膜炎、注射部位反应等不良反应,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

特应性皮炎患者应穿着纯棉宽松衣物,避免搔抓和过度洗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过敏食物,如鸡蛋、牛奶、花生等,但不建议盲目忌口。家长需定期为儿童修剪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抓伤。建议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在医生指导下阶梯式调整治疗方案,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