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炎缓解疼痛可通过热敷腹部、适量饮用温水、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解痉药物、保持休息等方式改善。肠胃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
用40-45℃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脐周,持续15-20分钟。热力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轻阵发性绞痛。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禁用。
少量多次饮用35-38℃温开水,每次50-100毫升。温水能中和胃酸、稀释炎症介质,缓解胃黏膜刺激症状。合并频繁呕吐时应暂停饮水,防止诱发电解质紊乱。
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缓解期逐步过渡至馒头、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高纤维食物,减少胃肠蠕动负担。乳糖不耐受者需回避奶制品。
颠茄片可阻断胆碱受体缓解肠道痉挛,山莨菪碱片能改善胃肠微循环,匹维溴铵片选择性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
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压,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防止交感神经兴奋加重肠道功能紊乱。如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需立即就医。
肠胃炎恢复期应遵循清淡饮食原则,每日分5-6餐进食,可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土豆等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刺激。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2-3天,若疼痛反复或伴随体重下降,建议进行胃镜或粪便检测明确病因。日常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开急性发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