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护理与治疗

5.04万次浏览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褥疮可通过定期翻身、清洁皮肤、使用敷料、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定期翻身

长期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可使用减压床垫或软枕分散压力,翻身时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摩擦损伤。护理人员需记录翻身时间,确保骶尾部、足跟、肘部等易发部位压力及时解除。

2、清洁皮肤

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皂液。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清理,可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清洁后轻轻拍干,保持皮肤干燥但不过度脱水,禁止用力擦拭已发红区域。

3、使用敷料

一期褥疮可使用水胶体敷料促进愈合,二期以上伤口需根据渗出液选择藻酸盐或泡沫敷料。感染创面应配合银离子敷料,深部坏死组织需先用清创胶进行自溶性清创。所有敷料更换频率根据渗出情况调整。

4、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促进肉芽生长可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术治疗

四期褥疮或深部组织坏死需行清创术,大面积缺损可能需皮瓣移植。术后需保持引流通畅,继续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手术患者需严格卧床制动,术后2周内避免直接压迫手术区域。

褥疮护理需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每日保证1.5-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可使用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配合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定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创面渗出情况,出现发热或创面恶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