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服高血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1090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干咳、头晕、肾功能损害、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降压药种类较多,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类型。

1、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类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心悸。螺内酯片可能引发高钾血症,伴随心率减慢。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钠水平,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2、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依那普利片可能引起持续性干咳,与缓激肽积聚刺激呼吸道有关。症状严重时可更换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缬沙坦胶囊、氯沙坦钾片。

3、头晕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可能扩张脑血管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起身时头晕目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能通过减慢心率诱发眩晕。建议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

4、肾功能损害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尤其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长期服用降压药者应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和肾小球滤过率,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性功能障碍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能降低性欲,利尿剂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中青年患者可优先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钙离子拮抗剂。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和靶器官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注意记录用药后不适症状,复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避免同时服用影响血压的非甾体抗炎药或含麻黄碱的感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