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应该怎么护理

4.95万次浏览

黄钟明 副主任医师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失禁可通过调整饮食、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使用辅助器具、药物治疗等方式护理。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摄入咖啡因、酒精、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这类物质可能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避免腹压增高对膀胱产生额外压力。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2、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能有效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和尿道周围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日进行3-4组。训练需持续8-12周才能显现效果,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3、膀胱训练

通过制定排尿时间表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帮助恢复膀胱正常储尿功能。初期可设定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渐延长至3-4小时。出现尿意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或收缩盆底肌延缓排尿,但不要过度憋尿。

4、使用辅助器具

对于中度至重度尿失禁患者,可使用成人纸尿裤、吸水垫等护理产品。男性患者可选择阴茎夹或集尿器,女性患者可考虑使用阴道托。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强的产品,并注意及时更换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5、药物治疗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遵医嘱使用索利那新片、托特罗定缓释片等抗胆碱能药物。压力性尿失禁可考虑使用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缩。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尿失禁患者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记录每日排尿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血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泌尿系统器质性疾病。护理过程中需保持耐心,多数尿失禁通过系统护理可获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