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胃部壁增厚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引起,但也存在胃癌的可能性。胃部壁增厚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药物损伤、胃黏膜增生或恶性肿瘤等因素导致,需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胃炎或胃溃疡引起的胃壁增厚较为常见。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辛辣食物刺激等因素可能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胃壁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水肿或纤维化增厚。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壁局限性增厚。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化学性胃炎伴胃壁增厚改变。这类情况通过规范抗感染治疗、抑酸护胃等药物干预后,增厚现象可能逐渐缓解。
胃癌导致的胃壁增厚通常具有特征性表现。肿瘤细胞浸润可使胃壁呈弥漫性或结节状增厚,胃镜观察可见黏膜粗糙、糜烂或溃疡形成,病变区域蠕动减弱或消失。进展期胃癌可能伴随胃腔狭窄、周围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征象。胃间质瘤等黏膜下肿瘤也可能表现为局部胃壁增厚,但表面黏膜多完整。对于疑似恶性病变,需通过超声胃镜评估浸润深度,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预后较好,晚期需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发现胃部壁增厚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病理及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高盐腌制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慎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规范进行根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胃部不适者更应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