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高血压

3.68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判断需通过多次规范测量血压值并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主要依据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以及是否存在头痛、眩晕等典型症状。

1、诊室血压测量

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测量,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

2、家庭血压监测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连续7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家庭血压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监测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进食和运动,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3、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24小时便携式血压仪每15-30分钟自动测量,白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或夜间≥120/70毫米汞柱可确诊。该方法可识别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血压波动大或靶器官损害患者。

4、典型症状识别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后颈部发紧、视物模糊、胸闷心悸等症状,但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严重程度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不可仅凭症状判断,需结合客观测量数据。

5、风险评估

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时,即使血压处于130-139/85-89毫米汞柱的高值范围也应积极干预。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量血压,有家族史者增加监测频率,妊娠期女性需定期监测预防子痫前期。

确诊高血压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遵医嘱规范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血压骤升伴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