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IgA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环境刺激、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部分IgA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HLA基因多态性相关。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尿检异常。此类情况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若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加重,需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黏膜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导致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患者常伴有反复咽炎或肠道感染,尿液中可见变形红细胞。治疗需使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减少蛋白尿,必要时联合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可激活免疫系统,诱发肉眼血尿发作。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1-3天出现洗肉水样尿液,可能伴有腰酸症状。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控制感染,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日常应注意口腔卫生和保暖。
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或空气污染物可能加重肾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轻度水肿等表现。需避免接触化工产品,限制腌制食品摄入,监测血压变化。肾功能下降时可使用复方α-酮酸片辅助营养支持。
高尿酸血症、脂代谢异常等可促进肾小球硬化。这类患者常合并肥胖或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持续阳性。治疗需服用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同时限制嘌呤和脂肪摄入量。
IgA肾病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吸收蛋白。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及腌制食品,适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诊。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