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近视眼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使用角膜接触镜、进行角膜屈光手术、植入人工晶体、调整用眼习惯等方式纠正视力。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角膜曲率异常、眼轴过长等原因引起。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近视矫正方式,通过凹透镜片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适合轻度至中度近视患者,尤其适合儿童青少年。镜片材质包括树脂、PC等,需定期验光更换。佩戴时需注意镜架松紧度,避免压迫鼻梁或耳部。镜片需保持清洁,避免划伤影响透光性。
角膜接触镜直接贴附在角膜表面,分为软性和硬性透氧性两种。软镜适合日常佩戴,硬镜对角膜塑形效果更显著。需严格遵循佩戴时间和护理流程,避免角膜缺氧或感染。可能出现干眼、角膜上皮损伤等并发症,需定期眼科复查。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度,包括全飞秒、半飞秒等术式。适合近视度数稳定、角膜厚度足够的成年人。术前需全面检查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症。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眩光等暂时性症状,需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视力恢复通常需要1-3个月,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
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或角膜过薄患者,将微型晶体植入眼内。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两种植入方式。手术可保留角膜完整性,但存在白内障提前、青光眼等风险。需终身随访观察晶体位置和眼压变化。术后避免剧烈碰撞和潜水等高压环境活动。
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自然光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避免躺卧或晃动环境下用眼。室内光线需充足均匀,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D等营养素。
近视矫正需根据年龄、度数进展、用眼需求等个体化选择。儿童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验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成年人术后仍需定期检查眼底,高度近视者需排查视网膜病变。避免自行购买非正规矫治产品,所有医疗干预需在专业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日常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乒乓球等调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