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控制情绪压力、避免刺激性物质、定期复查胃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但未出现萎缩性改变的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
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如软米饭、蒸蛋羹,避免油炸食品和粗硬食物。每日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减少胃酸分泌负担。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避免空腹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餐时间固定,两餐间隔3-4小时为宜。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睡前2小时禁食。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饭后立即剧烈运动。
长期焦虑紧张会通过脑肠轴加重胃黏膜炎症。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等方式减压,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进食,建立放松的用餐环境。培养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严格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必须使用时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减少腌制食品摄入,控制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无症状患者每1-2年复查胃镜,出现上腹痛加重、消瘦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治疗,可选用包含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的四联疗法。监测胃黏膜肠化生等癌前病变,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可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部不适,但糖尿病患者慎用。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痉挛性疼痛。记录饮食日志排查个人敏感食物,如发现特定食物诱发症状需及时规避。若出现黑便、呕吐咖啡样物等消化道出血表现,须立即就医。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配合医嘱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