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身上的青斑多可通过观察变化、调整护理方式、排查外伤、就医检查、针对性治疗等方式处理。青斑多可能与遗传因素、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外伤碰撞、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瘤等因素有关。
家长需记录青斑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及是否伴随红肿发热。生理性蒙古斑通常呈蓝灰色且边界模糊,多出现在腰骶部,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消退。每日用手机拍照存档便于对比,若3-6个月内无扩大趋势可暂不干预。
避免过度摩擦或挤压青斑部位,洗澡时使用温和的婴儿沐浴露,水温保持在38℃以下。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西蓝花、菠菜等。
检查婴儿床及活动区域是否有尖锐棱角,近期是否有跌落碰撞史。外伤性淤青多呈紫红色且伴有触痛,48小时内可冷敷处理。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淤青,需警惕虐待伤或血液系统问题,家长应详细回忆日常照护细节。
当青斑短期内增多、颜色变深或出现在非典型部位时,应就诊儿科或皮肤科。医生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皮肤超声排查血管畸形。对于面部大面积的鲜红斑痣,可能需要激光治疗干预。
确诊为血管瘤可外用普萘洛尔软膏或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口服溶液,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需避免剧烈运动,严重者可考虑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所有用药均需严格遵医嘱。
家长应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哺乳期母亲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避免使用民间偏方外敷刺激皮肤,记录青斑变化情况随诊时供医生参考。若青斑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