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胃炎伴随发热可通过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抑酸护胃、解热镇痛、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急性胃炎发热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暂停进食6-8小时以减少胃肠刺激,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12-24小时,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等。用药前应明确致病菌种类,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减少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持续用药3-5天至症状缓解,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镁水平。
体温超过38.5℃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胃黏膜损伤。儿童发热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稀粥、烂面条等半流质。恢复期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
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保持腹部保暖,每日监测体温变化。恢复后2周内禁止饮酒及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出现呕血、黑便或持续高热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隔夜或变质食物,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