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一岁的宝宝大便干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腹部按摩、补充益生菌、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大便干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如西蓝花、香蕉、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可将蔬菜水果制作成泥状或糊状,便于宝宝消化吸收。
在两餐之间适当给宝宝喂温水,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00-200毫升。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增加哺乳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适当稀释奶粉浓度。避免给宝宝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影响水分吸收。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宝宝腹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不适。可在宝宝洗澡后或换尿布时进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使用益生菌时需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小儿七星茶颗粒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可软化大便,开塞露能快速缓解便秘,小儿七星茶颗粒具有清热通便功效。家长不可自行给宝宝使用泻药,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大便干硬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腹胀、哭闹、食欲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可培养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适当增加爬行、站立等运动量,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给宝宝穿过多衣物或包裹过紧,以免影响腹部活动。母乳喂养的妈妈也应注意自身饮食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