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艾灸有水珠是怎么回事

2.37万次浏览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做艾灸时皮肤出现水珠可能是艾灸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排湿反应,也可能与操作不当或体质因素有关。艾灸主要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水珠可能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

艾灸时皮肤表面形成水珠常见于湿气较重的人群。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用于穴位时,会加速局部汗液分泌和湿气排出,表现为皮肤表面凝结细小水珠。这种现象在中医理论中称为排病反应,通常伴随温热感而无明显不适。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烫伤。体质虚寒或气血不足者更易出现明显排湿反应,可适当缩短单次艾灸时间。

若水珠量多且伴随皮肤红肿、疼痛或水疱,则可能与操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有关。艾灸时局部温度超过皮肤耐受度会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较大水珠甚至烫伤性水疱。糖尿病患者或皮肤感觉异常者需特别注意控制艾灸强度。使用劣质艾条或燃烧不充分时,焦油物质也可能刺激皮肤产生异常分泌物。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停止艾灸,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烫伤膏。

进行艾灸前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保持施灸部位保暖。施灸后出现水珠可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干,无须特殊处理。日常可配合红豆薏米粥等健脾祛湿膳食,增强体质调节能力。若水珠持续不消退或伴随瘙痒溃烂,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排除过敏或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