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褐色是怎么回事

3.13万次浏览

于淑霞 副主任医师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大便褐色可能由饮食因素、药物影响、消化道出血、肝胆疾病、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停用相关药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饮食因素

摄入动物血制品、深色蔬菜或含铁量高的食物可能导致大便呈褐色。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相关食物摄入后1-2天即可恢复正常。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诱因,无须特殊处理。

2、药物影响

服用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部分中成药如复方芦荟胶囊时,药物成分经代谢后可使粪便染色。通常伴有轻微胃肠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若需长期用药,可咨询医生调整剂型。

3、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酸作用形成硫化铁会导致黑褐色柏油样便,可能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常伴呕血、腹痛。需进行胃镜检查确诊,可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严重时需内镜下止血。

4、肝胆疾病

胆道梗阻或肝炎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粪便可能呈陶土色或深褐色,多伴随皮肤黄染、尿色加深。需检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茵栀黄颗粒等药物,胆管结石需行ERCP取石术。

5、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功能紊乱时,肠道菌群变化可能影响胆红素转化,导致粪便颜色加深。可表现为腹胀、腹泻,建议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调节。

持续3天以上褐色大便或伴随消瘦、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观察粪便形态变化,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过量饮酒及刺激性食物。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可初步筛查出血情况,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胃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