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祥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科
足跟部疼痛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昨天发送的文章集中介绍了跟痛症中比较常见的跟后痛的几种类型,相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还有好多网友留言进一步讨论。其实更多的足跟痛的表现形式是今天要讨论的跟下痛,那就让我们快快来看看吧!
再复习一下跟痛症的分类
跟后痛: 主要有跟骨滑囊炎、跟腿止点撕裂伤、痹痛性跟痛症、跟骨骨骺炎。
跟下痛: 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肾虚性跟痛症。
跟骨病: 跟骨本身的疾病,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偶尔也是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的易患部位。
这下应该明白跟痛症有多少类型、多少种疼痛了吧?还不明白,好的,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前面两大类中的第二类,这可以是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的哦。
跟下痛
跖腱起点筋膜炎:跖腱膜起于跟骨结节前方向前分成五条纤维束,分别参与屈跖肌腱纤维鞘。其对维持足的纵弓有一定的作用。当长期因职业关系站于硬板地工作,或扁平足,使跖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跟骨附丽处,因牵拉而发生充血性渗出,日久骨质增生,产生骨刺和炎症。这种病症往往表现为在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尤其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走一段以后疼痛反而减轻,跟骨结节前方有压痛点。在X线上有时可发现跟骨结节前方有尖锐的骨棘,棘尖向前与跖腱膜方向一致,临床上有的人无骨刺也痛,有的人有骨刺而不痛,这说明跟骨骨刺本身并不引起症状而是因慢性炎症刺激而引起临床症状。
通常我们根据临床表现和压痛点的部位就能进行诊断,X线摄片仅供参考。治疗方法也是首选手法治疗,用顶捻法: 用一拇指在压痛部位顶压同时做捻法。药物可以用中药泡洗,每晚一次。必要时局部封闭。
跟下滑囊炎:经常站立在硬板地工作者,跟下因受摩擦而产生一滑囊,由于滑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而出现疼痛。可以表现为走路或站立时跟下疼痛明显,跟骨结节下方肿胀、压痛,按之有囊性感。治疗方法与跖腱起点筋膜炎相同。
跟骨下脂肪炎:一般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位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硌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防组织损伤,而致充血、水肿、增生。表现为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方疼痛,跟骨下方有僵硬肿胀、压痛,但没有囊性感。治疗方法同跖腱膜炎的方法,也可以用一般熨法。用大鱼际反复摩擦患者足跟部,以起到活血通络之作用。
肾虚性跟痛症:久病卧床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纤维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除双腿痠软无力,双跟部感到痠痛外,走路越长痠痛越明显。检查发现主要是老年人或久病体虚者,除全身症状明显外,足跟部无明显压痛点。X光片上见跟骨本身稍有脱钙外,无明显改变。治疗方法以全身治疗,针对患者所患疾病治疗为主。中医则强调补肾强筋,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强锻炼也很重要的,使患者增强体质,逐渐恢复人体的正常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