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徐秀亮 副主任医师

徐秀亮副主任医师 池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科

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术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指纤维结缔组织在肝脏内弥漫性过度沉积。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几乎各种能引起肝脏和胆管慢性的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在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肝炎和脂肪肝。

肝纤维化本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但各种病因如反复或持续引起肝实质慢性炎症和坏死则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程,临床上难以截然区分,准确的区分要靠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上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0-4期,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转的。

抗纤维化的治疗旨在减轻纤维化的程度、延缓其发展,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① 去除病因:如抗肝炎病毒,治疗血吸虫病,停止饮酒等;②阻止肝纤维化的继续发展:γ-干扰素,中医中药中冬虫夏草、穿山甲、鳖甲、丹参等软坚化结、活血化瘀的药方;③促进肝细胞再生;④对症及恢复肝功能的治疗。

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经过反复、长期地损伤肝脏,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肝细胞再生,正常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我国肝硬化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化,部分为酒精性和血吸虫性肝硬化。

一般将肝硬化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根据代偿情况又可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型肝硬化。

静止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乏力、食欲减退和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恶心、厌油、腹胀、右季肋部隐痛及腹泻。活动性肝硬化: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转氨酶或/和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肝硬化患者一般都有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者可出现尿少、双下肢水肿、腹水、腹膜炎、牙龈出血、鼻出血、黑便,甚至呕血、昏迷、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B超和CT检查对肝硬化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经过积极防治,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但中、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静止期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等,平时注意休息 ,不宜从事体力劳动,可进行强度轻的活动,如散步、行走等。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维生素、柔软易消化食物。对高蛋白食物应少吃多餐。此期病人必须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可考虑行肝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