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否化疗需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分子特征、患者状态及治疗目标综合决定。化疗应用需权衡肿瘤敏感性、预期获益、毒副作用、经济负担、生活质量等多重因素。
化疗是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和部分实体瘤(如小细胞肺癌、绒毛膜癌)的首选方案。对于II-III期可手术实体瘤,新辅助或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转移性肿瘤化疗可延长生存期并缓解症状。
乳腺癌HER2阳性需联合靶向治疗,三阴性型则依赖化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首选靶向药,而驱动基因阴性者化疗仍是基础。结直肠癌RAS野生型可联合西妥昔单抗,微卫星不稳定型可能豁免化疗。
需综合评估ECOG评分、器官功能及合并症。老年患者可采用节拍化疗,肝肾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化疗禁忌包括骨髓抑制、严重感染、恶病质(PS评分>2)等情况,但非绝对禁忌。
根治性化疗采用足量化疗(如乳腺癌FEC方案),姑息治疗侧重症状控制(如胃癌紫杉醇周疗)。免疫治疗时代,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可提高响应率(如Keytruda+培美曲塞)。精准化疗通过类器官药敏测试优化方案。
预防性使用5-HT3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控制呕吐,G-CSF(如非格司亭)预防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药物(如阿霉素)需监测心功能,奥沙利铂需避免冷刺激。现代支持治疗使90%患者可耐受规范化疗。
决策过程需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多学科讨论,参考NCCN等指南但个体化调整。早期患者应关注治愈机会,晚期侧重生存质量平衡。二代测序指导的精准化疗正在普及,参加临床试验也是优选。化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每2-3周期CT检查),无效时应及时转换方案。最终选择需医患充分沟通,理解治疗目标与风险,避免因恐惧放弃有效治疗或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