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胰管梗阻、药物因素等。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或胰胆管共同通道时,胆汁反流激活胰酶导致胰腺自身消化。胆道感染也可能通过淋巴途径波及胰腺。患者常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血淀粉酶显著升高。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抑制胰液分泌,严重者需内镜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
长期酗酒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蛋白酶原提前激活。酒精代谢产物还会增加胰管通透性,导致胰液外渗。这类患者多有慢性饮酒史,腹痛呈持续性伴血尿淀粉酶中度升高。治疗关键在于绝对戒酒,配合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行腹腔灌洗清除炎性介质。
血清甘油三酯超过11.3mmol/L时,脂球可栓塞胰腺微血管并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多见于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特征为腹痛伴乳糜血。需紧急血浆置换降低血脂,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改善微循环。
胰腺分裂症、壶腹周围肿瘤或胰管结石等导致胰液排出受阻,管内压力增高引发腺泡破裂。临床可见反复发作性腹痛,影像学显示胰管扩张。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能有效引流胰液,恶性肿瘤需手术切除。
硫唑嘌呤、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通过免疫反应或代谢异常诱发胰腺炎。多在用药后2-8周出现隐匿性腹痛,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给予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预防急性胰腺炎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高脂饮食,控制酒精摄入量。胆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高脂血症人群需监测血脂水平。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恢复期遵循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定期复查胰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