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

徐建威

徐建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硬块、发热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或手术干预。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乳腺导管堵塞、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1、乳房红肿和疼痛是乳腺炎的典型症状,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通过乳头破损或乳腺导管逆行进入乳腺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治疗上,轻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严重感染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同时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疼痛。

2、乳房硬块是乳腺炎的常见表现,可能与乳腺导管堵塞或局部炎症有关。导管堵塞可能导致乳汁淤积,进一步引发感染。治疗上,可通过乳腺按摩促进乳汁排出,必要时使用药物如溴隐亭减少乳汁分泌。若硬块持续不消或怀疑为脓肿,需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

3、发热是乳腺炎的全身症状,通常提示感染较重。发热可能伴随寒战、乏力等表现,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感染程度。治疗上,除使用抗生素外,还需注意休息、多饮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脓毒症表现,需住院治疗。

4、乳头溢液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较为少见,但若出现脓性或血性溢液,需警惕乳腺导管内病变。治疗上,需进行乳腺导管造影或乳腺镜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治疗,如导管冲洗或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5、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头损伤、及时处理乳腺导管堵塞等。对于反复发作的乳腺炎,需排查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乳腺结构异常,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或手术矫正。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多样,需根据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早期发现、及时就医是关键,同时注意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减少复发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