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变形、飞蚊症、闪光感、视野缺损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可能与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黄斑区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由眼轴过度延长导致视网膜结构异常引起,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早期患者可能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尤其在暗光环境下更为明显。这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变薄或黄斑区功能受损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对比敏感度降低,表现为辨识颜色和细节能力减弱。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用眼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
常见为直线扭曲或中心视野变形,多因黄斑区视网膜层间分离导致。患者可能发现门框、窗棱等直线物体出现波浪状改变。这种情况需警惕黄斑裂孔或黄斑前膜形成,建议立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可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
表现为视野中出现点状、线状漂浮物,由玻璃体液化混浊引起。当伴随闪光感时可能提示视网膜牵拉,需警惕视网膜裂孔。日常应注意观察飞蚊数量是否突然增加,避免头部剧烈晃动。可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改善玻璃体混浊。
多发生于眼球转动时出现闪电样光感,常提示玻璃体对视网膜的机械牵拉。这种现象在黑暗环境中更易被察觉,可能伴随视网膜周边部变薄或萎缩灶。建议每半年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必要时可考虑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早期表现为周边视野敏感度下降,可能与视网膜周边部萎缩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灌注不足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夜间视力明显减退。日常应避免潜水、蹦极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活动,可适量补充叶黄素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高度近视患者应每年进行包括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内的全面眼科检查。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饮食中可增加深色蔬菜、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揉眼、负重等可能增加视网膜脱离风险的行为,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照。若出现症状突然加重或新发视野缺损,须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