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少精弱精患者存在受孕概率,但自然受孕成功率可能低于正常水平。少精弱精可能与生殖系统感染、内分泌异常、精索静脉曲张、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精子数量减少或活力不足会降低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但并非完全丧失生育能力。部分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避免高温环境、均衡饮食后,精液质量可能改善。轻度少精弱精者在女性排卵期规律同房,仍有自然受孕机会。临床数据显示,精子浓度超过1500万/毫升、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达32%以上时,成功受孕概率相对较高。
严重少精弱精者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精子浓度低于500万/毫升或前向运动精子不足10%时,自然受孕概率显著降低。这类患者常需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生育,如宫腔内人工授精将优化后的精子直接送入宫腔,或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使精卵在体外结合。对于梗阻性无精症合并弱精的患者,可能需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术解除梗阻后,再行精子优化处理。
建议少精弱精患者完善精液分析、性激素检测、阴囊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备孕期间可适当补充锌、硒、维生素E等营养素,避免穿紧身裤、久坐等影响睾丸生精功能的行为。若尝试自然受孕6-12个月未成功,应及时到生殖医学中心评估,根据精液参数选择合适助孕方案。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生殖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