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孕妇胆结石疼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缓解、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胆结石疼痛通常由胆汁淤积、胆固醇沉积、细菌感染、胆囊收缩异常、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引起。
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助于减轻胆囊负担,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引发疼痛。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鱼、煮蔬菜,少量多餐可减少胆汁分泌压力。每日饮水保持充足,有助于稀释胆汁浓度。避免暴饮暴食和空腹时间过长,这两种情况均可能诱发胆绞痛。
右上腹局部热敷能放松胆囊周围肌肉,缓解痉挛性疼痛。使用40℃左右温水袋敷于疼痛部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可重复多次。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配合深呼吸可增强放松效果,但若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停止。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汁淤积。消旋山莨菪碱片可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口干等副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镇痛,但须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禁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所有药物使用需评估妊娠安全性。
中医认为胆结石与肝胆气滞有关,可采用疏肝利胆方剂如茵陈蒿汤加减。针灸选取胆俞、阳陵泉等穴位,每周治疗数次可改善胆汁代谢。耳穴压豆选取肝胆反应区,配合按摩增强效果。需选择有资质的医师操作时避开腹部敏感穴位,治疗期间观察胎动变化。
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或梗阻性黄疸可能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多选择妊娠中期。急诊情况下可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缓解胆道高压。术前需多学科评估手术风险,术中采用胎儿监护措施,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宫缩抑制剂。非必要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妊娠期手术干预。
孕妇出现胆结石疼痛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记录疼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恶心发热等,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超声检查评估结石大小和胆囊壁变化。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如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胆汁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数小时、出现皮肤黄染或高热,需急诊就医排除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