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胎儿脑瘫可能由遗传因素、宫内感染、胎盘功能异常、分娩期缺氧、新生儿严重黄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产前筛查、孕期保健、新生儿监护等方式预防。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部分脑瘫患儿存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家族遗传史有关。孕期可通过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筛查遗传风险。对于高风险孕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时,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脑部发育。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小头畸形等症状。孕期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需及时治疗。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情况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孕妇可能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胎儿则表现为胎动异常、胎心率变化。需通过超声监测胎盘情况,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产程异常、脐带脱垂等因素可引起新生儿窒息。表现为出生时肌张力低下、皮肤青紫、无自主呼吸等症状。需立即进行新生儿复苏,严重者可能需使用神经保护剂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
胆红素脑病可损伤基底神经节,患儿出现嗜睡、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等症状。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进行蓝光治疗,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或换血疗法。
预防胎儿脑瘫需从孕前开始准备,夫妻双方应进行优生优育检查。孕期保持规律作息,均衡摄入蛋白质、叶酸等营养素,避免接触辐射和有毒物质。按时进行超声、胎心监护等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及时处理。分娩时选择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产后密切观察婴儿发育情况,发现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等表现尽早就诊。对于确诊脑瘫的患儿,需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语言治疗等综合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