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和自闭症一样吗

3.97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均指代自闭症谱系障碍。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等核心症状。

1、命名差异

孤独症是中国大陆的常用术语,而自闭症是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习惯称谓。两者在医学诊断标准中均对应国际疾病分类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这种命名差异源于不同地区对英文术语autism的翻译习惯,但所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完全一致。

2、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需满足社交互动障碍和局限重复行为两大核心症状。症状通常在婴幼儿期显现,表现为眼神接触减少、叫名无反应、语言发育迟缓等早期信号。诊断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行为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完成。

3、症状表现

患者常见症状包括社交应答异常、缺乏共情能力、固执于特定仪式动作。约半数患者伴随智力发育迟缓,部分存在感知觉异常如对声音过敏。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从需要终身支持到可独立生活不等,但所有患者均存在持续性的社交功能损害。

4、干预方法

早期行为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和结构化教学法可提升社交技能。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改善感知觉异常,社交故事疗法能帮助理解社会规则。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利培酮口服溶液、阿立哌唑片等药物控制伴随的激越行为,但药物不能改善核心症状。

5、预后差异

干预效果与诊断年龄、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6岁前接受科学干预的儿童中,部分可获得接近正常的社交能力。成年后约两成患者能实现就业,但多数仍需不同程支持。共患癫痫或严重智力障碍者预后较差,需要长期照护。

家长发现儿童存在社交发育迟缓时,应尽早就诊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环境频繁变更。采用可视化日程表等辅助工具,帮助患者理解生活流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特殊兴趣点,将其转化为学习动力。定期评估干预效果,根据发展阶段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