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症症状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瘫痪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严重时可造成永久性瘫痪。
发热是小儿麻痹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8-39摄氏度,持续1-4天。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发热期病毒在咽部和肠道大量复制,此时传染性最强。建议家长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患儿充分休息,适当补充水分。
头痛多伴随发热出现,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能引起脑膜刺激症状,患儿可能出现颈部僵硬、畏光等表现。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避免强光刺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肢体疼痛多发生在发热后1-2天,以下肢肌肉疼痛最为常见。患儿可能拒绝站立或行走,触摸肌肉时有明显压痛。这种疼痛与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关。建议家长帮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剧烈活动,可进行轻柔按摩缓解不适。
肌肉无力通常出现在病程第3-7天,表现为肢体活动困难、肌张力减退。病毒破坏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常见于下肢,也可累及上肢或躯干肌肉。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活动能力变化,记录无力部位和程度,为医生评估病情提供参考。
瘫痪是小儿麻痹症最严重的症状,多发生在发热后2-10天。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下肢较上肢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瘫痪程度从轻度肌力下降到完全丧失运动功能不等。家长发现患儿出现瘫痪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家长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饮食清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场所。如发现患儿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康复期患儿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