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重要结构,主要作用是缓冲压力、稳定关节、分散负荷和协助润滑关节。
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位于股骨与胫骨之间,能够吸收行走、跑步或跳跃时产生的冲击力。其弹性结构可减少骨骼间的直接摩擦,避免关节软骨因长期受压而损伤。当膝关节承受垂直压力时,半月板通过形变分散约一半的负荷,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生概率。
半月板的C形结构贴合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在旋转或侧向移动时,内侧半月板与关节囊紧密连接,外侧半月板通过韧带固定,共同防止关节过度扭转。若半月板撕裂,可能出现关节松动、打软腿或突然卡顿等症状。
半月板将体重压力从点状接触转化为面状分布,避免局部软骨承受过高压强。站立时内侧半月板承担约60%的膝关节负荷,外侧半月板则适应灵活运动需求。这种力学分配能延缓关节退化,但长期负重下蹲或剧烈运动可能引发半月板后角撕裂。
半月板表面光滑且富含蛋白多糖,可促进滑液均匀分布,减少关节面摩擦。其边缘的血管区还能分泌部分滑液成分,维持关节腔润滑度。退行性变的半月板会失去光滑性,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或疼痛。
半月板内含有神经末梢,能感知关节位置和运动状态,通过反馈调节肌肉协调性。这种本体感觉功能对平衡控制和运动精度至关重要,半月板损伤后可能出现步态异常或上下楼梯困难。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深蹲、盘腿坐等增加半月板压力的姿势,运动时佩戴护膝可降低损伤风险。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保护半月板。若出现膝关节交锁、持续疼痛或肿胀,建议尽早就医评估半月板状态,必要时通过磁共振成像明确损伤程度。康复期可遵医嘱进行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强化股四头肌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