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拔牙通常适用于龋齿严重损坏、阻生智齿反复发炎、牙周病晚期松动、正畸需要或外伤无法保留牙齿等情况。主要有龋齿无法修复、阻生智齿、牙周病导致松动、正畸需要、外伤牙折裂五种情形。
当龋坏范围超过牙体组织的三分之二,或已引发根尖周炎、牙髓坏死时,常规充填或根管治疗难以保留患牙。此时拔除可避免感染扩散至邻牙或颌骨,拔牙后3-6个月需考虑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
横向或倾斜生长的智齿容易导致邻牙龋坏、牙槽骨吸收或反复发生冠周炎。若X线显示智齿压迫邻牙牙根或形成含牙囊肿,建议预防性拔除。术后需冰敷减轻肿胀,24小时内避免漱口。
重度牙周炎造成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三分之二,患牙出现三度松动且丧失咀嚼功能时,拔牙可消除病灶。伴有深牙周袋溢脓或牙齿移位的情况,需配合龈下刮治控制炎症后再拔除。
牙列严重拥挤或前突时,可能需要拔除第一前磨牙或智齿以获得矫正空间。需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确定拔牙方案,通常选择对称拔除以维持中线对齐,术后正畸牵引关闭间隙。
冠根联合折裂至龈下3毫米以上,或纵裂至根分叉的牙齿难以通过桩冠修复。急性外伤伴牙槽骨折时需先复位固定,2周后评估牙齿存活情况再决定是否拔除,儿童恒牙外伤优先尝试再植术。
拔牙后需咬紧棉球30分钟止血,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或吮吸创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用患侧咀嚼。术后3天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加重或发热需及时复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基础疾病后再拔牙,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日常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拔牙后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