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黄疸与血型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所有黄疸均由血型问题引起。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与母婴血型不合直接相关,而成人黄疸多由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
母婴ABO或Rh血型不合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当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胎儿为A/B型或Rh阳性时,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并释放大量胆红素。这种情况需通过蓝光照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治疗干预,常用药物包括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等。
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会阻碍胆红素代谢,引发肝细胞性或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陶土色粪便及肝区疼痛,需通过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严重时需行ERCP取石或胆管支架置入术。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乏症等溶血性疾病可导致非血型相关的溶血性黄疸。红细胞异常破坏后产生过量间接胆红素,表现为贫血、浓茶色尿,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必要时行脾切除术。
新生儿肝脏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生理性黄疸,与血型无关。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造成暂时性黄染,通常2周内自行消退,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晒太阳辅助退黄,无须特殊用药。
败血症、药物毒性或胆道闭锁等也可引发黄疸。如抗生素引起的药物性黄疸需停用致病药物,使用护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胆道闭锁患儿需在出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
出现黄疸时应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新生儿需定期测量经皮胆红素值,成人建议完善肝功能、超声等检查。母乳喂养婴儿如黄疸持续,可尝试暂停母乳3天观察。所有病理性黄疸患者均需避免高脂饮食,保持适度水分摄入,并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