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不孕不育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但具体比例因地区、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差异。不孕不育可能与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年轻夫妇的不孕不育概率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女性超过35岁后,生育能力会明显下降。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增大、不健康饮食习惯等现代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干扰内分泌系统,降低生殖功能。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排卵障碍或精子质量下降。精神压力过大会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造成月经紊乱或性功能障碍。
生殖系统疾病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女性常见病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堵塞等。男性不育多由少弱精症、精索静脉曲张、性功能障碍等引起。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也会干扰生育功能。部分不孕不育患者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缺陷等遗传因素。某些特殊职业如长期接触辐射、高温、化学毒物的工作环境可能损害生殖细胞。
建议有生育需求的夫妇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女性可监测基础体温和排卵期,男性应避免长时间泡热水澡或穿紧身裤。若规律性生活一年未避孕仍未怀孕,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到生殖医学科就诊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行激素检测、超声检查、精液分析等评估,必要时可考虑辅助生殖技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提高受孕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