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脏不好有哪些症状

4.76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婴儿心脏不好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皮肤青紫、易疲劳等症状。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有关。

1、呼吸急促

婴儿安静时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60次,或吃奶时出现明显气促、鼻翼扇动。可能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有关,导致肺部充血。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轻症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2、喂养困难

婴儿吸吮乏力,单次吃奶量少且进食时间长,常因气促中断吃奶。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导致胃肠供血减少,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法洛四联症等复杂先心病易引发该症状,需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采用鼻饲管营养支持。

3、发育迟缓

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婴儿正常水平,运动里程碑延迟如抬头、翻身较晚。慢性缺氧和营养代谢障碍是主要原因,常见于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等疾病。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配合营养强化配方奶粉补充能量。

4、皮肤青紫

口唇、甲床持续性发绀,哭闹时加重,提示右向左分流的紫绀型先心病。血液未经肺氧合直接进入体循环,见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需紧急就医进行血氧监测,术前可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5、易疲劳

清醒时间短,活动后易出汗、面色苍白。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心输出量不足,组织灌注降低。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刺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必要时进行Norwood分期手术。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心内科或儿科心血管专科,完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日常注意保持适宜室温,避免呼吸道感染,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和奶量。术后康复期需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