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胎心监护一般从妊娠32-34周开始,高危妊娠孕妇可能需要提前至28周。胎心监护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胎心率变化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氧风险。
正常妊娠通常在32-34周开始规律性胎心监护,此时胎儿发育相对成熟,胎心率变化模式更稳定。监护频率为每周1次,若发现胎动异常、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需增加至每周2次。监护内容包括无应激试验和宫缩应激试验,通过胎心率基线、变异性和加速/减速反应综合评估胎儿状态。孕晚期胎心监护可帮助及时发现胎盘功能不足、脐带受压等问题,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孕妇需提前启动监护。例如双胎妊娠、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可能从28周开始监测。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或既往不良孕产史的孕妇也需个体化调整监护时间。早产风险较高的孕妇在28周后可能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综合评估胎儿安危。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制定监护方案,必要时联合生物物理评分等检查。
孕晚期需每日关注胎动变化,胎心监护异常时需及时复测或进一步检查。保持左侧卧位可改善胎盘供血,避免长时间仰卧。合理控制体重增长,监测血压和血糖,减少高盐高脂饮食。出现胎动减少、阴道流血或规律宫缩应立即就医。定期产检时需配合医生完成胎心监护,避免空腹或膀胱过度充盈状态下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