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长期痔疮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感染或局部组织损伤,需及时干预。痔疮出血通常由肛周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与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相关。
痔疮反复出血会持续消耗体内铁元素,逐渐发展为缺铁性贫血,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长期血液流失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增加肛周感染风险。局部组织长期受血液刺激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导致肛门瘙痒、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因出血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若未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痔疮出血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引发急性失血症状,如心悸、冷汗、意识模糊等。长期出血造成的肛周皮肤浸渍容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形成肛周湿疹或脓肿。少数患者因反复刺激可能出现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孕妇长期痔疮出血可能影响胎儿营养供给。糖尿病患者出血后伤口更难愈合。
建议出现长期痔疮出血时及时就医,可通过肛门镜检查明确出血程度。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避免用力排便、过度擦拭等刺激行为,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胶圈套扎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外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