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缓解紧张心理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冥想、认知行为调整、适度运动等方式实现。紧张心理通常由压力事件、情绪积累、睡眠不足、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等因素引起。
深呼吸训练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生理唤醒水平。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缓慢吐尽,重复进行可快速缓解心悸、手抖等紧张反应。适用于考试、演讲等短期压力场景,每日练习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
渐进式肌肉放松通过交替收紧和放松肌肉群消除躯体紧张。从脚趾开始逐步向上至面部肌肉,每个部位保持紧张5秒后彻底放松,整套动作需15-20分钟。长期练习能改善慢性紧张导致的肩颈酸痛、头痛等症状。
正念冥想通过专注当下感受减轻心理焦虑。选择安静环境观察呼吸或身体感觉,对杂念采取不评判态度,初期每天练习10分钟。研究显示持续8周可降低杏仁核活跃度,改善由工作压力引起的持续性紧张状态。
认知行为调整通过改变消极思维缓解预期性焦虑。记录引发紧张的具体想法,用客观证据进行辩驳,例如将"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不超过200毫克。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中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若紧张症状持续超过2周并影响生活,建议到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