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哺乳期拉肚子宝宝也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暂停哺乳等方式缓解。哺乳期腹泻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胃肠功能紊乱、抗生素使用等因素有关。
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如冰饮、油炸食品、辛辣调料等。可适量食用小米粥、蒸苹果等易消化食物。若宝宝同时腹泻,母亲应减少高糖高脂乳制品摄入,观察宝宝症状是否改善。
腹泻易导致脱水,母亲需少量多次饮用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母乳喂养期间可增加哺乳频率,通过母乳为宝宝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宝宝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有助于缓解肠痉挛。注意避免烫伤,宝宝腹部热敷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8℃以下,并隔着衣物操作。
母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宝宝腹泻可选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婴儿健脾散等,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若出现血便、发热需及时就诊。
若母亲确诊细菌性肠炎或服用禁忌药物,需暂停哺乳24-48小时。暂停期间应定时排空乳房,避免乳腺炎。宝宝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待母亲症状缓解后恢复母乳喂养。
哺乳期腹泻期间,母亲需注意手部清洁,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清洗乳头。宝宝用具应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尿量和排便性状,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发热、血便、拒奶等情况,需立即携带宝宝共同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维持母乳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