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假近视

1.03万次浏览

申家泉 主任医师

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假近视一般是指调节性近视,可通过散瞳验光、视力检查、调节功能检测、屈光检查、眼轴测量等方式判断。假近视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用眼习惯、光线不足、眼部调节功能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1、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是区分假近视与真性近视的金标准。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放松眼部调节后,若屈光度消失或显著降低,则提示为假近视。该方法可排除调节痉挛对验光结果的干扰,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2、视力检查

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假近视者裸眼视力波动较大,休息后可能暂时恢复,而戴镜矫正效果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环境光线过强或过弱均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3、调节功能检测

采用负镜片法或调节灵活度测试评估睫状肌功能。假近视患者常表现为调节滞后量增加、调节灵敏度下降,通过视觉训练后参数改善可辅助诊断。此类检查需重复进行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4、屈光检查

电脑验光仪结合检影验光可初步判断屈光状态。假近视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近视漂移,但多次测量结果差异较大。检查前应避免长时间用眼,防止调节紧张干扰数据。

5、眼轴测量

通过A超或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假近视者眼轴通常未发生结构性增长,可与真性近视鉴别。测量时需保持头部固定,儿童配合度较差可能影响数据精度。

日常需控制用眼时间,每用眼40分钟休息5分钟,保持30厘米以上阅读距离。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避免在摇晃车厢或昏暗环境下用眼,定期进行视力筛查。若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眼科完善检查,假近视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真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