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黄水是怎么治疗

2.46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朵流黄水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抗真菌药物、鼓膜修复手术、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耳朵流黄水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真菌感染、湿疹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瘙痒、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1、局部清洁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若分泌物黏稠,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软化后再清理。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该方法适用于分泌物较少且无明确感染的情况。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侧头滴入患耳后保持体位5分钟。禁止长期使用以免引发真菌二重感染。

3、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适用于耳道真菌感染,常见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或糖尿病患者。表现为白色絮状分泌物伴剧烈瘙痒。用药期间需停用抗生素滴耳液,保持耳道通风干燥。顽固性感染可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4、鼓膜修复手术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可行鼓室成形术或鼓膜修补术。手术在显微镜下移植颞肌筋膜或软骨膜封闭穿孔,术后需避免擤鼻、潜水等行为。合并胆脂瘤者需同期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5、病因治疗

过敏性湿疹需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游泳者需纠正不当挖耳习惯。反复发作需排查鼻咽部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或鼻窦炎可能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感染。

日常应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后及时排空耳道积水。出现耳痛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应警惕恶性外耳道炎风险。治疗期间禁止耳道进水,按医嘱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疗效,不可自行增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