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7934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精神病患者日常需注意规律服药、情绪管理、生活作息调整、社会支持及定期复诊等方面。精神病可能由遗传、环境刺激、脑部病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认知、情感或行为异常,需长期综合干预。

1、规律服药

精神病患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液、喹硫平缓释片等。擅自减药或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复发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震颤等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建议使用分药盒辅助记忆,家属需监督服药情况并记录用药反应。

2、情绪管理

患者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避免接触刺激性信息或人际冲突,家属应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情绪剧烈波动时可采用冷敷额头、听轻音乐等应急安抚方法,必要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作息

保持固定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建议每日7-8小时睡眠并避免昼夜颠倒。饮食需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等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适量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但避免过度疲劳。

4、社会支持

家属应参与患者康复全过程,定期参加家庭治疗课程。鼓励患者加入社区康复小组,逐步恢复社交能力,但需避免强压力环境。工作学习安排应量力而行,可先尝试简单志愿活动再过渡到正式岗位。

5、定期复诊

即使症状稳定也需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精神科评估包括症状量表测评和用药方案优化,合并躯体疾病时需多科室协作。复诊前整理好近期行为记录和疑问清单,便于医生精准判断病情变化。

精神病患者日常需建立结构化生活框架,家属应移除家中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等。注意观察睡眠、饮食及行为模式的细微变化,这些可能是复发的早期信号。可制作图文版注意事项清单张贴在醒目位置,包含紧急联系人电话和就医流程。长期康复过程中既要避免过度保护导致社会功能退化,也要防止放任不管引发风险事件。建议定期参加医院开展的康复技能培训,学习症状自我监测和危机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