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大筋疼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6.33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脚后跟大筋疼痛医学上称为跟腱炎或足底筋膜炎通常由过度使用、运动损伤、足部结构异常、体重过重或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器具和手术等方式缓解。

1、过度使用:

长时间行走、跑步或站立可能导致跟腱或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常见于运动员、快递员等职业人群,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稍缓解。建议减少高强度运动,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替代。

2、运动损伤:

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时,跟腱可能发生部分撕裂。典型表现为足跟后方肿胀、按压痛,踝关节背屈时疼痛加剧。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使用弹性绷带固定。

3、足部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畸形会改变足部受力分布,增加筋膜张力。可能伴随足弓塌陷、步态异常等症状。定制矫形鞋垫可重新分配压力,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平底鞋或人字拖。

4、体重因素:

体重指数BMI超过25时,足部负荷显著增加。肥胖人群常见行走时足跟刺痛,症状多呈渐进性发展。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水中健走可减少关节压力。

5、退行性改变:

40岁以上人群跟腱弹性降低,筋膜微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可能伴有跟骨骨刺形成,X线检查可见钙化影。夜间使用足部支具保持筋膜伸展,晨起前可先做足部热敷和牵拉运动。

日常建议选择鞋跟2-3厘米的鞋子,避免赤脚行走。每天进行足底筋膜牵拉:坐位伸直患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30秒重复5次。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红肿热痛时需就医,排除跟腱断裂、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超声检查可准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慢性炎症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