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食管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调整饮食等方式处置。食管息肉可能与长期胃食管反流、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等症状。
内镜下切除是处理食管息肉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使用电切术或黏膜切除术将息肉完整切除。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需禁食一段时间,之后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
对于直径较大、基底较宽或疑似恶变的食管息肉,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息肉的位置和大小。手术切除范围可能包括部分食管壁,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并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对于由胃食管反流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食管息肉,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控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黏膜或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减少对食管的刺激,防止息肉复发。
对于暂时不需要处理的较小息肉,或已经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随访频率根据息肉的性质和大小决定,通常每6-12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息肉复发或恶变迹象,便于早期干预。
食管息肉患者应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对食管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建议选择温软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可能加重胃食管反流的饮品。
食管息肉患者术后应注意饮食调理,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避免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如出现吞咽困难加重、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胃镜对监测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即使无症状也应遵医嘱按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