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病因是什么

1.45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躁狂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因素、药物或物质滥用等原因引起。躁狂症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躁狂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代谢或脑功能调控。对于有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早期识别症状。

2、神经递质失衡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过度活跃与躁狂发作密切相关。这种生化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临床常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片等心境稳定剂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3、脑结构异常

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影响情绪调节。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脑区代谢活动改变。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可针对性调节异常脑区活动。

4、心理社会因素

长期压力、创伤事件等应激因素可能诱发易感个体发病。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修正不良认知模式,家庭治疗能改善支持系统。建立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对预防复发很重要。

5、药物或物质滥用

糖皮质激素、抗抑郁药等药物可能诱发躁狂发作,酒精或兴奋剂滥用也会导致类似症状。出现药物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物质依赖者需配合戒断治疗。

躁狂症患者需保持规律生活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家属应学习识别复发征兆。建议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急性期过后可结合正念训练等心理干预预防复发,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营养方面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膳食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