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严重后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社会功能丧失、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疾病风险增加及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核心症状的精神疾病,其严重后果与疾病未及时干预直接相关。
重度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概率显著升高,部分患者会实施自杀计划。这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紊乱有关,患者对疼痛恐惧感降低而冲动性增强。临床需密切监测自杀风险信号如安排后事、突然情绪平静等,必要时需住院进行危机干预。
患者可能完全丧失工作学习能力,出现长期缺勤、人际回避等现象。严重时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的抑郁性木僵状态,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这种功能损害与额叶-边缘系统神经环路异常相关,往往需要联合心理社会康复训练治疗。
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等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假性痴呆。研究发现这与海马体体积缩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有关。这种损害在青少年患者中可能影响大脑发育,需早期进行认知矫正治疗。
长期抑郁状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患者免疫机能下降易继发感染,疼痛敏感性增高可能引发慢性疼痛综合征。临床常见文拉法辛缓释片等药物在改善情绪同时需关注躯体症状。
重度抑郁易共病焦虑障碍、物质依赖等其他精神疾病,形成复杂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可能出现混合特征,增加治疗难度。此类情况需采用奥氮平片等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并加强长期随访管理。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均衡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海鱼、坚果等食物。家属应学习非批判性倾听技巧,避免施压催促。建议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当出现自杀念头或社会功能持续恶化时须立即就医。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多数患者通过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能恢复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