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如何缓解痒

7934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荨麻疹可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避免搔抓、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瘙痒。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冷敷

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轻轻敷在瘙痒部位,每次持续5-10分钟,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组胺释放,暂时缓解瘙痒和红肿。避免直接接触冰块以防冻伤,冷敷后需保持皮肤干燥。冷敷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发作期,但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加重症状,需谨慎使用。

2、外用药物

炉甘石洗剂可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能收敛止痒;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局部炎症明显的皮疹,每日1-2次;苯海拉明乳膏通过抗组胺作用缓解瘙痒。外用药物需避开眼周及黏膜,儿童使用前应咨询医生。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可能导致皮肤萎缩,建议短期对症处理。

3、口服药物

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可长效抑制组胺作用;西替利嗪滴剂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者;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起效快且嗜睡副作用较轻。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口干、头晕,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慢性荨麻疹患者需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

4、避免搔抓

搔抓会刺激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组胺,形成"瘙痒-搔抓-皮疹加重"的恶性循环。可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睡眠时尤需注意。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38℃。压力、情绪紧张可能加重瘙痒,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

5、调整饮食

急性期避免海鲜、坚果、蛋类等高致敏食物,限制辛辣刺激及含组胺较多的发酵食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过敏原排泄。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个人过敏原,慢性荨麻疹患者可尝试低组胺饮食。

荨麻疹患者应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如花粉季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新换洗护用品需先做皮肤测试。保持居住空间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出汗过多刺激皮肤。如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或皮疹持续超过6周,应及时就诊排查潜在疾病。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物。